地下水的成分(地下水的成分是什么)
地下水是一种浓度较稀的溶液地下水的成分,它含有常见离子最常见的阳离子是钙镁钠地下水的成分,最常见的阴离子是重碳酸根硫酸根氯根微量组分如氟溴碘硼等和气体组成如氮二氧化碳甲烷等;地下水中的离子成分主要是水溶解矿物盐分的产物地下水中分布最广的离子包括氯离子Cl-硫酸根离子SO2-4重碳酸根离子HCO-3钠离子Na+钾离子K+钙离子Ca2+镁离子Mg2+等1 氯离子Cl-氯离子是地下水中分布最广的阴离子,其含量由每升数毫克至百余克不等。
在碳酸盐沉积区,地下水的主要成分是HCO3Ca2+和Mg2+在酸性岩浆岩地区,地下水通常为HCO3Na型水在煤系地层和有色金属矿床附近,常常形成硫酸盐型水气候对溶滤水的化学组分有显著影响在湿润气候区,易迁移的离子大部分已被淋失,地下水最终形成低矿化的重碳酸盐型水,硅酸离子占有一定比例;主要功能 地下水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井水和泉水是地下水的成分我们日常使用最多的地下水地下水可开发利用,作为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和农田灌溉用水的水源地下水具有给水量稳定污染少的优点含有特殊化学成分或水温较高的地下水,还可用作医疗热源饮料和提取有用元素的原料在矿坑和隧道掘进中,可能;最主要的成分当然是水了没有遭到污染的地下水,其中含有钾,钠,钙,镁,氯,铁,硅酸根,碳酸根,硫酸根,磷酸根等离子,有可能还含有微量的有机物。
km2,其他地区属重碳酸型淡水;岩性对溶滤水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石灰岩白云岩分布区的地下水,HCO-3,Ca2+,Mg2+为其主要成分含石膏的沉积岩区,水中SO2-4与Ca2+均较多酸性岩浆岩地区的地下水,大都为HCO3Na型水基性岩浆岩地区,地下水中常富含Mg2+煤系地层分布区与金属矿床分布区多形成硫酸盐水但是,如果认为地下;地下水流经的岩土对溶滤水的水化学成分有一定的影响在含有石膏沉积的第三系地层分布区,水中含有较多的Ca2+和石灰岩白云岩等碳酸盐沉积区的地下水,以Ca2+和Mg2+为其主要成分酸性岩浆岩地区的地下水大多为HCO3 Na型水煤系地层分布区及有色金属矿床附近常形成硫酸盐型水气候对溶滤;指水中含量最多的八大离子,即钙Ca2+镁Mg2+钠Na+钾K+碳酸根CO32碳酸氢根HCO3硫酸根SO42和氯离子Cl见htm;7人类活动在地下水化学成分形成中的作用 近几十年来,随着生产力与人口的增长,人类活动对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影响愈来愈大,主要表现两个方面一是工业和生活废弃物对地下水的污染,二是大规模地改变了地下水的形成条件,使地下水成分发生改变工业产生的废气废水固体废渣以及农业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在地下热水中,最常见的气体组分类型大致有四种1以CO2为主并含有较多的H2S和H22主要为CO2,其它气体很少3N2含量很高,H2SCO2很少或无4CH4含量很高,有时含有H2SCO22地下热水的化学成分 地下热水含有普通地下水的各种成分,但其主要特征是SiO2含量高阳离子中Na+占;一般情况下,随着地下水中溶解组分含量的增高,地下水中占主要地位的离子成分也随之发生变化溶解组分含量低的水中常以HCO3及Ca2+,Mg2+为主溶解组分含量高的水中则以Cl及Na+为主溶解组分含量中等的地下水中,阴离子常以SO24为主,主要阳离子则可以是Na+,也可以是Ca2+地下水的溶解组分含量与离子成分之间;地下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和地表水如河水湖水海水等,这些水进入地层后与岩土产生溶滤作用浓缩作用脱碳酸作用脱硫酸作用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混合作用及人类活动作用等,使地下水的化学成分进一步演变;含水岩土分为两个带,上部是包气带,即非饱和带,在这里,除水以外,还有气体下部为饱水带,即饱和带饱水带岩土中的空隙充满水狭义的地下水是指饱水带中的水地下水可开发利用,作为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和农田灌溉用水的水源地下水具有给水量稳定污染少的优点含有特殊化学成分或水温。
地下水中分布最广的离子有7种,即阳离子钾K+钠Na+镁Mg2+和钙Ca+阴离子氯Cl硫酸根SO娺和碳酸氢根HCO婣地下水中所含各种离子分子和化合物的总量称总矿化度,通常以水在105~110°C温度下烘干后留下的干涸残渣量来表示;地下水中含有各种气体离子胶体物质有机质及微生物等,它们共同构建成地下水的基本特征 1地下水中的主要气体成分 地下水中常见的气体成分有O2N2CO2CH4H2S等,主要以前三种为主通常,地下水中气体含量不高,每升水中仅有几毫克到几十毫克地下水中的气体成分不仅能反映地下水所处的环境状况,而且;最后,这种水进入石膏层,石膏的溶解使水中Ca2+和 增加由于同离子效应的结果,水与方解石处于过饱和状态,产生CaCO3沉淀,水中 减少,最终形成以Ca2+和 为主的SO4Ca微咸水上述理论上的分析说明,尽管地下水流系统中所遇到的岩石是相同的,但由于相遇顺序不同,结果形成不同成分的地下水因此。
在天然条件下,地下水化学分带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规律性,从补给区到排泄区地下水的矿化度呈逐渐增高的变化趋势,一般由低矿化度的重碳酸盐淡水逐渐变化为矿化度较高的硫酸盐水或氯化物水据2002年三门峡地下水化学资料分析,三门峡盆地地下水化学成分具有明显的分带性从盆地边缘到盆地中心由HCO3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