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脆弱性(地下水脆弱性评价)
1、极度干旱 在干旱地区地下水脆弱性,含水层地下水脆弱性的补给速度非常低在这种地区有天然地下水脆弱性的胶结地表土层,它能阻止污染物向下的快速移动,污染物被排放到地表或者地下,因此下移速度非常缓慢人们认为补给量和储存量的比值比净补给量更适合于评价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的脆弱性总之,干旱地区需要评价的主要因素为补。
2、大部分研究中认为,研究区内的垂向净补给量没有大到可以产生稀释作用,所以一般采用简化的方法表示垂向净补给量对地下水脆弱性的影响,即垂向净补给量越大,污染物进入到地下水中的可能性越高,因此,地下水脆弱性越高 垂向净补给量通常由降雨量河流补给量渠系渗流量灌溉水和回灌水入渗量等各种补给源减去蒸。
3、美国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于1993年给予地下水脆弱性如下定义地下水脆弱性是污染物到达最上层含水层之上某特定位置的倾向性与可能性但与此同时,这个委员会将地下水脆弱性分为两类一类是本质脆弱性,即不考虑人类活动和污染源而只考虑水文地质内部因素的脆弱性另一类是特殊脆弱性,即地下水对某一特定污染源或污染群。
4、对南昌市地下水脆弱性进行了评价,得出结论南昌市赣江抚河沿岸砂滩脆弱性高,防污性能极差红谷滩新区莲塘及八一桥的赣江分支地区,脆弱性较高,防污性能差朝阳洲扬子洲的河间地块,脆弱性中等,防污性能中等凤凰洲蒋巷及西北部冲沟地带,脆弱性较低,防污性能较好老抚河以东地区和北西部岗间地带脆弱性低,防污。
5、地下水污染风险影响因素除了表11中所列,还包括污染源的各种特征,如污染源种类排放方式排放量特征污染物类别和性质排放规模以及防护措施等表11 地下水脆弱性影响因素表 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方法 地下水脆弱性的研究程度较高,评价方法较为成熟,目前国内外已有的评价方法主要有迭。
6、1970年Margat等提出的地下水脆弱性是指在自然条件下污染源从地表渗透与扩散到地下水面的可能性Olmer等给出的地下水脆弱性定义是指地下水可能遭受危害的程度,这种危害程度由自然条件决定而与现有污染源无关Vrana则认为地下水脆弱性是影响污染物进入含水层的地表与地下条件的复杂性1983年Villumsen等。
7、1地下水系统脆弱性评价方法的系统总结 地下水脆弱性评价一般分为固有天然脆弱性评价和特殊综合脆弱性评价国内外现有的评价方法主要有四种迭置指数法过程数学模拟法统计方法和模糊数学方法对每种方法各自的特点,尤其是方法的性质研究对象适用范围和评价结果的程度进行了评述在此基础上,确定选用DR。
8、地下水脆弱性研究在国外开展得较早,其中农药污染对地下水系统的脆弱性研究成为主流Meinardi等1995在欧洲对土壤与地下水中的硝酸盐污染进行了研究,认为农药使用与大气降水是污染的主导因素他们进一步把农药污染影响地下水的脆弱性的因素总结为土地覆盖程度表层土壤特征净补给量含水层类型地下水。
9、目前已有许多评价地下水脆弱性的方法,一般是针对特定的污染物进行的包括定性评价方法叠加法野外采样法等和定量评价方法数字仿真和数值模拟方法等在实际工作中,判断污染物到达地下水水位所需的时间非常重要当然,只有当包气带和含水层的吸附特征和污染物迁移参数有效,才能通过详细的研究确定污染物到达含水层。
10、2通过耦合地下水脆弱性和研究区土地利用状况来得到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3利用地下水脆弱性指代地下水污染的可能性,用污染源的危害分级指代地下水污染的后果,叠加进行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污染源危害性分级的评价有两种方法简单评价法和详细评价法简单评价法是应用现有的污染源的类型及其规模等信息。
11、在干旱地区,水资源是维系脆弱生态环境的珍贵条件,生态环境变化的主导因素是地下水系统特征和功能的变化地下水是西北生态环境的支撑条件,实施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合理开发利用,维持一定的生态水位埋深,保护地下水系统是改善和恢复西北生态环境的关键所在 西北地区的水资源具有频繁多次转化的特点,同时水资源开发利用突出。
12、地下水不像地表水那样可以修建水库和渠道进行调配,但人类也可以通过井孔开采和回灌等技术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调节和控制地下水资源的特征表现在天然条件下的宝贵性系统性流动性可恢复性或有限可再生性可调节性以及人为影响下的衰减性和脆弱性等地下水资源虽然具有水资源的一般属性,但一些属性。
13、国外对狭义的地下水脆弱性指水质脆弱性评价方法目前主要有叠置指数法过程数学模拟法和统计方法Barnali Dixon,2007,单防污性能评价指数模型有30多种,其中,DRASTIC模型D为地下水埋深R为净补给量A为含水层介质S为土壤介质T为地形坡度I为包气带影响C为水力传导系数应用最为广泛,它是美国环保局1985年。
14、例如,禁止在水源地保护区设置油库加油站,对油库加油站和输油管线采取严格的防渗漏措施等等要大力开展科学研究,加强对水文地质过程的机制研究和污染治理技术研究,推动地下水资源保护向严密的定量科学发展4开展地下水环境脆弱性调查评价及编制评价图册欧洲北美和澳大利亚等地区,在地下水污染。
15、目前,有关地下水防污性能的评价指标体系有两种一种是由德国学者维尔赫夫HVerhuff,1981提出的图816另一种是由美国水井协会和美国环保局于1985年提出的,又称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关于土壤包气带的防污能力评价,除可参考图817外,还有人提出用阻水系数来评价,评价采用下式环境。
16、成为重要的要求,因此对地下水评价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要求从地下水系统整体把握地下水的数量质量及其动态变化的内在规律性二是要求综合考虑地下水系统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及其相关的生态地质环境问题,重新认识地下水的资源属性生态属性和地质环境属性,更加关注地下水系统的更新性变化周期性和生态环境脆弱性等。
17、另外,在地下水供需分析中,也曾从地下水利用的具体部门提及了地下水利用潜力但是,该评析方法使地下水资源评价与利用相互脱节,地下水潜力概念不统一,不便于地下水的管理与开发利用在地下水潜力调查方面,国内外都曾做过一些较为接近的工作,主要是地下水脆弱性调查与编图方面的工作如国际水文学家。
18、地下水污染脆弱性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地球化学系统与地下水流系统两方面,而评价方 法主要有三大类,即综合评价法指标评价法以及统计评价法。